珠江潮涌,乌蒙巍峨。跨越1500公里,博罗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医生余国威于2023年寒冬辞别岭南,扎根贵州兴仁市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一年半的时光,他以精湛技术填补当地空白广源优配,以无私仁心温暖病患,在黔西南腹地书写了东西部协作的动人篇章。
技术破冰:填补空白点亮生命希望
无影灯下,屏息凝神。2024年4月,余国威主导完成了兴仁市首例、也是黔西南州首例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该微创技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为尿毒症患者打通了居家治疗的“生命线”。仅四个月后,他再次实现兴仁市首例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置入术,为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这两项“零的突破”,改写了当地尿毒症治疗史。诊室内无声的锦旗印证着改变:在他的推动下,医院血透门诊量从一个季度的935人次猛增至4533人次。曾经需要星夜兼程赶赴外地求医的患者,如今在家门口就能重获新生。
仁心无界:白大褂下的炽热温度
患者需求永远是余国威心中第一指令。面对血透室机位紧张、部分患者被迫远赴他乡透析的困境广源优配,他主动打破常规:增设夜班,参与一线轮值,只为让饱受病痛折磨的乡亲少些奔波。
经济困难的患者更让他揪心。他曾两次自掏腰包,默默为特困患者购置必需的手术耗材。“看到他们为手术费发愁,我没办法视而不见。”朴实话语,道尽医者最本真的情怀。
授人以渔:播撒“带不走的医疗队”火种
“帮扶终有期,技术要扎根。”余国威深知,真正的帮扶是点燃本土医疗队伍的火炬。他化身“严师”与“引路人”:每月组织科室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倾囊相授培养3位当地医护骨干;推动血透室完成三级医院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能级。
不仅如此,他更视科普为惠及大众的良方,在兴仁市人民医院公众号撰写多篇科普文章广源优配,并带领团队在广东省第五届南方健康科普大赛中斩获三等奖和两个优秀奖。知识的星火,在乌蒙山区悄然燎原。
光影记录:定格协作路上的山海情深
工作之余,余国威用镜头定格协作路上的温暖。他的摄影作品《“医”路同心:博罗-兴仁东西部协作共护当地健康》及《为健康奔跑·为生命助力》,从全国性大赛中脱颖而出,分获中国卫生摄影协会“健康中国”影像大展一等奖和二等奖。光影之间,粤黔两地医护携手护佑生命的动人诗篇得以永恒留存。
2024年2月,他荣膺“黔西南州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优秀帮扶个人”称号。奖状与镜头,共同铭刻下这位广东医生在贵州山区的奉献足迹。
山海交响:共筑健康中国时代强音
余国威是粤黔医疗协作长卷中的一束亮光。在东西部协作的宏大叙事下,一批批如他般的广东医者,前赴后继深入贵州山区,将先进技术、管理理念与无疆大爱,注入当地医疗血脉。
“我将继续扎根基层,为患者提供有温度、有效率的服务。”余国威的承诺,亦是千千万万援黔医者的共同誓言。当珠江潮声呼应乌蒙松涛,东西部协作的医者仁心,正跨越千山阻隔,在守护人民健康、迈向共同富裕的大道上,筑就一条永不褪色的“生命之路”。
珠江潮平,山海情深。余国威的援黔日历翻至500余页,诊室窗外的花椒树已郁郁葱葱。这位博罗医生用听诊器倾听着黔西南的心跳。他的故事恰似一滴水珠,折射着东西部协作的波澜壮阔——当技术跨越关山,当仁心消融距离,无数生命的重新绽放,正谱写着荡气回肠的“健康中国”交响诗。
贝格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